之前翻译了一版我认为是史上最全的测试 wiki,并把内容作为测试知识库放到了 itest.info,也就是重定向学院的网站上面。

一段时间过去了,前几天我偶然看了一下百度统计里的结果,发现这些 wiki 内容竟然已经有自然流量了,尽管翻译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有访问就是好事,可以重点去优先那些大家都在搜索的页面了。

热门内容

我稍微统计了一下,热门的测试知识点有下面几个。

测试规范(测试规格说明书)

可能是这个条目的英文把大家给迷惑了,英文叫做 test specification,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测试规范。

大家在工作中遇到一些质量管理的问题时总会想着去学一下别人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好的管理流程和质量规范。

但这个条目的测试规范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在测试里的准入和准出标准,或者跟流程相关的内容,这里的测试规范实际上是测试规格说明书。它包含下面这些内容。

  • 测试范围:明确定义需要测试和不需要测试的内容,确保测试的重点和效率。
  • 测试目标:概述测试的目标和目的,提供方向和成功标准。
  • 测试标准:指定通过/不通过的标准,包括进入和退出条件。
  • 测试环境:描述进行测试时的硬件、软件、网络配置和其他条件。
  • 测试用例:详细描述每个测试,包括步骤、预期结果和测试数据。
  • 可追溯矩阵:将测试用例与需求关联,确保覆盖和责任。
  • 测试交付物:列出测试过程的输出,如报告、日志和缺陷摘要。
  • 资源规划:识别测试所需的人员、工具和其他资源。
  • 进度和估算:提供测试准备、执行和评估的时间表。
  • 风险分析:评估测试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并制定缓解策略。
  • 假设和依赖:记录进行测试所需的前提条件或假设。

这更像是描述测试管理理念的终极文档。包含了测试范围,测试规划,测试环境和测试产出等,是个纲领性质的东西。

如果大家有搭建测试团队或者团队管理的需求,可以参考这个条目的内容,我已经重新翻译过了,尽量做到英文内容的忠实还原。

地址: https://www.itest.info/wiki/test-specification

故障注入测试

故障注入测试(FIT)是一种测试人员故意向系统引入错误,以评估其健壮性和错误处理能力的方法。这种技术通过模拟故障来观察系统在意外情况下的表现,确保它能够优雅地处理和恢复故障。

这个条目也是大家热搜的内容,这是因为近年来故障注入的好处越来越被更多人知晓。

故障注入测试的主要好处包括:

• 增强系统稳定性:通过故意引入故障,可以在不利条件下测试系统,确保它能优雅地处理意外情况。

• 提高容错能力:它验证了故障处理机制的有效性,从而打造出更具弹性的软件。

• 系统加固:让系统暴露于故障中有助于识别并加强薄弱环节,降低生产环境中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 提升可靠性:通过确认系统在故障条件下的正确行为,整体可靠性得到提高。

• 改善风险管理:有助于识别潜在风险及其影响,从而制定更好的缓解策略。

• 主动发现问题:故障注入测试能发现常规测试可能无法发现的隐藏 bug。

• 验证监控和告警:确保监控系统能按预期检测并提醒故障。

• 符合行业标准:某些行业要求验证容错能力,这可以通过故障注入来实现。

• 节省成本:早期发现故障可以节省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与停机时间和后期修复 bug 相关的成本。

• 洞察系统行为:它提供了对系统在压力下行为的深入理解,可以指导未来的开发和测试工作。

该条目除了解释了故障注入的原理和概念,还推荐了一些常用工具。

地址: https://www.itest.info/wiki/fault-injection-testing

基准测试

这是在性能测试中经常引入的概念。

我们可以在某个时间点以当时系统的性能作为基准,然后每次发布之前都去做一次性能测试,从而对比系统的性能有没有劣化,如果有的话则要进行修改和优化。

地址: https://www.itest.info/wiki/baseline-testing

背靠背测试

这个我确实不知道,之前也没听说过。

背靠背测试(Back-to-back testing)是一种软件测试方法,它涉及到比较两个不同版本(通常是现有系统)的输出,以验证它们在一系列测试用例下的行为是否相同。这种测试方法在将遗留系统迁移到新平台或重构代码时特别有用,以确保新系统的行为与旧系统一致,同时避免引入回归错误。

从我的角度上看,这更像是一种测试策略,而不是测试方法。

并且如果拿一个版本作为基准的话,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基准测试的方式。

总结

这些测试知识库里的内容可以被人搜索到浏览到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欣喜。

也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会对大家有所帮助。